2023.06.07

什麼是「比例原則」?違反比例原則就等於違法嗎?

文 / 郭柏鴻律師

「這樣做違反比例原則!」相信大家無論是在看新聞或是網路文章時,常常會看到「違反比例原則」這句話,但比例原則究竟是什麼,也是法律嗎?只要違反比例原則就一定違法嗎?

比例原則為憲法位階的法律基本原則

比例原則的誕生,是為了遏止國家公權力過度的侵害人民權利,防止國家濫權。像是殺雞焉用牛刀、不能用大砲打小鳥等俗諺,其實都是比例原則的體現。

比例原則經過時間演進,如今已成為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,雖然我國的憲法在制定時並沒有比例原則的明文規定,但經過多年來釋憲實務的發展,大法官已經將憲法第 23 條作為比例原則的憲法上依據。

​依照憲法第 23 條,人民的基本權,除非是為了:「防止妨礙他人自由」、「避免緊急危難」、「維持社會秩序」或「增進公共利益」所必要者外,不能用法律限制之。這邊的「所必要者」,就是比例原則的憲法上依據。

比例原則的內涵

目前一般認為比例原則含有下列子原則:

  • 1. 目的正當性原則:法律的立法目的必須具有正當性。
  • 2. 適合性原則:手段必須有助於目的之達成。
  • 3. 必要性原則:在各個同樣有效的手段中,必須選擇對人民權利侵害最小者。
  • 4. 衡平性原則:又稱為「狹義比例原則」。指採取的手段造成的基本權利侵害,與欲保護的法益之間,兩者必須合乎比例關係,不能顯失均衡(白話:要利大於弊)。
行政法上也有比例原則

除了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必須要符合比例原則外,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也必須符合比例原則。像是在行政程序法、行政執行法以及警察職權行使法等法律中,都有比例原則的明文規定。

舉例來說,對於同一個交通違規行為,法律雖然授權執法機關可以連續舉發,但是若時間過於密集,就算可以達成管制交通的目的,但顯然不是對人民權利侵害最小的手段,即可能違反比例原則。或是法律規定主管機關可以對違規者處 10 至 100 萬元罰鍰,但若行政機關不論個案輕重,一律都裁處上限 100 萬元,雖然看似符合法律規定,但仍可能違反比例原則而違法。

因此,「依法行政」並不一定代表合法,因為違反比例原則也可能構成違法。但要注意的是,比例原則是用來限制國家的公權力,因此若是私人間的法律關係,原則上就沒有比例原則的適用喔!

立即線上諮詢 回上一頁